每到周末,不少人選擇在家追劇,試想在沒有網路的世紀,古人有什麼娛樂活動? 我們可以從這對漢代陶俑看出哪些端倪?首先,先從探討他們刻劃的時空背景開始。

中國陶俑藝術於戰國興起,並在漢代到達第一次巔峰─ 漢朝武帝獨尊儒術,提倡孝道、厚葬習俗,連帶推動了陶俑藝術。

比起秦俑的寫實,漢俑更加寫意,風格也較樸實。一方面是受到漢初道家思潮影響;另一方面受楚地的浪漫主義影響,匠師在刻畫人物上時有誇張的表現。漢俑不追求秦俑的逼真;漢俑追求的是展現人物的內在的精神與氣質及外在動作的張力,所以漢俑的表情像是匠師們輕輕一筆勾上去的。

「如果說秦俑想刻畫的是看似照片般定格的永恆,那漢俑所表現的便是在記憶中隨者歲月流逝的剎那」如同失焦的照片,深刻保留當下最真實的情感。

女樂師撫琴,男樂師吹笛。即便過了兩千年,我們還是看得出他們愉悅的表情和演奏樂器的姿態,以及當時的帽冠以及隨著旋律擺盪的袖袍。在古代只有帝王貴冑可以享受音樂表演,因此可以推論這對 #樂師俑 是宮廷的陪葬品。

喜歡在書房享受安靜休息片刻、遠離紛擾的您,有了這對漢俑的陪伴,在朗誦漢樂府,到唐詩宋詞之時,也許會聽到伴奏隱約迴盪在腦海裡。

他們在彈奏的,是歌頌北方傾國傾城李美人的曲子,還是《孔雀東南飛》?是那首山無稜,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的《上邪》,還是唧喞復唧喞的《木蘭辭》?邀請您親臨百韻,和樂師陶俑進行近距離的詩詞交流。

◆ 材質:陶瓷
◆ 尺寸:高70*寬32*深25公分
◆ 年代:漢朝
◆ 商品編號: 吹笛樂師陶俑 (左)〈H-8989A〉、彈琴樂師陶俑 (右)〈H-8989B〉
◆ 註:早期陶俑皆貴重藏品,請先來電預約參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