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玉顆珊珊下月輪,殿前拾得露華新。至今不會天中事,應是嫦娥擲與人。」
—皮日休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
中秋節對於華人來說是個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日子,遊子從遠方歸來,父親母親則準備了最好的糕點與茶迎接,在圓合飽滿的滿月下享受天倫時光。
一家人共嚐中秋月餅,表達對祖先的不忘本之情
中秋自古有啖月餅的習俗,傳統的延續象徵著我們華人與祖先的連結。我們擁有同一個根,成長出不同的形狀樣貌,成就不同的個體,但每到節日,品嘗中秋月餅之際,不忘根的情懷油然而生。
關於月餅的起源,清末坊間流傳其為朱元璋抗元的產物;但對平民百姓來說,月餅與革命起義的關聯已經淹沒在不可考的傳說中。
「餅,是為表達對天地神祇與祖先的感謝、為表達對親友的祝福、為表達自身對於生活的美好想像與希望。」

〈中秋月餅與茶〉。來源:Pinterest
古董樟木糕餅模,印製傳統家族甜味
台灣民間製作各種糕餅已有悠久的歷史,糕餅模板不僅是烘焙的工具,更是傳承文化與藝術的載體,反映出不同時期的民俗與不同地域的風情。吃月餅前,您可能會先看看熱量,再想想要跑多久才消耗的完。下次不妨仔細看看上面的花紋,感受先民對於大地的感謝和對家人的感激之情。
這件「樟樹糕餅模」產於 民國初年,有葫蘆、蘋果、魚、蝴蝶等各式具有吉祥意義的圖騰。每個單元的形狀、雕花雖不同,但祝福的寓意同樣真摯。
「最讓人產生記憶的食物,總來自那些獨一無二的細節和投注的心意。」

精選藏品
民國年初樟樹糕餅模
- 材質:樟木
- 年代:民國初年,20 世紀
- 商品編號: 〈CH-2190H〉

精選藏品
中秋團圓傳家古董組
- 民國年初樟樹糕餅模《CH-2190H》
- 龍紋茶杯組《CH-2623》
- 白色小慈杯《CMN30C》
- 青花杯墊《CH3437-CH3740》
- 食籃《CH1930》